“孩子不是老師的,是你的!!”班主任犀利發言,點醒無數家長
作者:天寶樂發布時間:2022-08-27瀏覽量:次
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,總會說類似“孩子就拜托老師了”的話,言下之意往往多為“我把孩子送到學校,交給老師,老師就要負責了。”
而事實上,孩子是家長的,不是老師的,家長要負最大責任。
一位班主任在一次家長會上對家長們說出下面這些話。很多話,看著不近人情甚至有點像推卸責任,卻實實在在地給家長提了個醒。
建議老師轉給家長看看,這才是能真正幫助家長和孩子的肺腑之言:
我不感激你來,這是你應該的
我不再感謝你在百忙之中來參加家長會。因為你雖然忙,但并不是日理萬機,你孩子在這里讀書,你屈尊來一次也是應該的。
來參加一次家長會,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,但你不來,你永遠不知道跟別的家長對教育認識上的差距有多大。

孩子不是老師的,是你的
對孩子的教育,不是我們老師在求你,而是你的義務。做為父母,總得想方設法把孩子今后的道路鋪得好一些。
但每次開家長會,我都有一種錯覺,好像孩子都是老師的,老師在講臺上恨鐵不成鋼地說著某些孩子的不足或者家長做得不夠,而家長們也只是被動聽聽算了。
總是指著你們說應該如何管好孩子,你們心里難過,老師心里也不好受。
學習的好壞,家長責任最大
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好,你不用感謝我;你孩子學習成績差,你也不用埋怨我。
學習成績好,自然有他們好的原因。一般來說,最主要的是靠他們自己,還有部分是家長的功勞;學習成績差,總離不開基礎不好、學習習慣不好或者家長老師沒管理好。
同一個班學生,總會有好的,有差的。對老師來說,這是正常的,好的差的都只是班里的一部分;對你們來說,這個好的或者差的就是你家庭的全部。所以,請你們一定對自己的“家庭全部”負責。

教師只能給自己的教育建議
教師只是一種職業,一個謀生的手段。
其實你想想自己對工作的態度,也就對我們多了點寬容;或者你想想自己對工作的態度,就會對我們老師提更高的要求。這都很正常的。
所以對我今天說的話,絕對不是你必須要聽的,我沒有資格來教育你,說應該怎么樣,或不應該怎么樣。有關孩子的教育,你也可能比我更專業,更花費心思。
所以,你自己完全可以憑你的意愿去做。我說得中聽,你就聽著;說得不好,你就當耳旁風過去就行了。

父母的自身行為,才最關鍵
家長對孩子成長的認識,決定了孩子的高度。你覺得現在學習沒什么用,考上大學照樣沒有好的工作。那你的孩子估計也不會對學習太重視。
如果你花很多的精力去關注孩子的細節,那估計你的孩子想養成很多壞習慣也難。
你天天看電視,玩電腦,孩子在家里寫作業估計也沒多少心思,或者他心里也會不平衡,為什么大人就可以,偏偏我不可以?
你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,孩子對閱讀也比較感興趣,你喜歡旅游,孩子也可能對戶外活動感興趣。
在某些情況下,你對事物的認識也會影響著孩子對事物的認識。孩子的所有情緒和感受都可以被接納,但接納不等于贊同!
接納感受也不意味著接受孩子不合理行為表現(比如亂摔東西),恰恰相反,家長接納了孩子的感受后(嫉妒),可以引導示范孩子怎樣用正面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(嫉妒可以說出來),怎樣調整自己的行為來改善現狀(如“后來媽媽學習更認真了,下一次成績又追上來了”)。

請主動與我多交流
我剛才說的都是心里話,但不一定是對的。你可以對我有意見,你可以有空找我交流。但難得的是,我一年當中跟你們說不了幾句話,甚至連電話也很少有人打過來。
大家把孩子放在學校,一切都交給老師了,你們就放心了。
說真的,我卻一點都不放心。
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,無法給予你的孩子更多的關注,無法給每個同學同等的輔導,也無法讓每個孩子都取得同樣好的成績,這一點同樣是真心話。
我今天一點埋怨大家的意思也沒有,有的只是心里的一點想法而已。我就把這點想法直率地說了出來。
如果讓你覺得反感了,那都是我的不對;如果能夠引起你的一點思索,那我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。

最后,曉苑想在這位班主任的發言稿后面,加上這幾段話,送給所有家長:
以下5樣東西,老師無能為力
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
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,品行是關鍵。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,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。
但是,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。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,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。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于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。
因此,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,家庭教育才是關鍵!
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
麻將桌旁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,差別很大。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,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。
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,怎么能強迫孩子做到呢?
積極進取,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,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,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人,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。
所以,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么有那么多壞毛病時,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,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!

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
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,不愛看書,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,自己是否愛看書呢?
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,兩三歲的孩子就該開始讀書了,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后,讓老師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。
你家里的書多,孩子讀的書就多。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,孩子就會效仿,反之,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。
老師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
老師更多教給孩子的是課本知識。良好的生活習慣、做人的道理、堅強的意志,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培養的。
老師沒有辦法幫你去培養,這些只能由家長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。
如果你忽略了,那孩子也許成績很好,但是意志薄弱,受不得半點挫折,一樣不會成才,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。

老師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
一個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,夫妻恩愛,家庭和諧,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,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,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要心里陽光很多。這是老師給不了,卻能決定孩子一生!
一個好的老師,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,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輩子。孰輕孰重,相信大家都能明白。
將孩子送入學校,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,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;但你不一樣,孩子是你的唯一,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。
孩子不是老師的,是你的,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,請做個稱職的父母。
而事實上,孩子是家長的,不是老師的,家長要負最大責任。
一位班主任在一次家長會上對家長們說出下面這些話。很多話,看著不近人情甚至有點像推卸責任,卻實實在在地給家長提了個醒。
建議老師轉給家長看看,這才是能真正幫助家長和孩子的肺腑之言:
我不感激你來,這是你應該的
我不再感謝你在百忙之中來參加家長會。因為你雖然忙,但并不是日理萬機,你孩子在這里讀書,你屈尊來一次也是應該的。
來參加一次家長會,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,但你不來,你永遠不知道跟別的家長對教育認識上的差距有多大。

孩子不是老師的,是你的
對孩子的教育,不是我們老師在求你,而是你的義務。做為父母,總得想方設法把孩子今后的道路鋪得好一些。
但每次開家長會,我都有一種錯覺,好像孩子都是老師的,老師在講臺上恨鐵不成鋼地說著某些孩子的不足或者家長做得不夠,而家長們也只是被動聽聽算了。
總是指著你們說應該如何管好孩子,你們心里難過,老師心里也不好受。
學習的好壞,家長責任最大
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好,你不用感謝我;你孩子學習成績差,你也不用埋怨我。
學習成績好,自然有他們好的原因。一般來說,最主要的是靠他們自己,還有部分是家長的功勞;學習成績差,總離不開基礎不好、學習習慣不好或者家長老師沒管理好。
同一個班學生,總會有好的,有差的。對老師來說,這是正常的,好的差的都只是班里的一部分;對你們來說,這個好的或者差的就是你家庭的全部。所以,請你們一定對自己的“家庭全部”負責。

教師只能給自己的教育建議
教師只是一種職業,一個謀生的手段。
其實你想想自己對工作的態度,也就對我們多了點寬容;或者你想想自己對工作的態度,就會對我們老師提更高的要求。這都很正常的。
所以對我今天說的話,絕對不是你必須要聽的,我沒有資格來教育你,說應該怎么樣,或不應該怎么樣。有關孩子的教育,你也可能比我更專業,更花費心思。
所以,你自己完全可以憑你的意愿去做。我說得中聽,你就聽著;說得不好,你就當耳旁風過去就行了。

父母的自身行為,才最關鍵
家長對孩子成長的認識,決定了孩子的高度。你覺得現在學習沒什么用,考上大學照樣沒有好的工作。那你的孩子估計也不會對學習太重視。
如果你花很多的精力去關注孩子的細節,那估計你的孩子想養成很多壞習慣也難。
你天天看電視,玩電腦,孩子在家里寫作業估計也沒多少心思,或者他心里也會不平衡,為什么大人就可以,偏偏我不可以?
你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,孩子對閱讀也比較感興趣,你喜歡旅游,孩子也可能對戶外活動感興趣。
在某些情況下,你對事物的認識也會影響著孩子對事物的認識。孩子的所有情緒和感受都可以被接納,但接納不等于贊同!
接納感受也不意味著接受孩子不合理行為表現(比如亂摔東西),恰恰相反,家長接納了孩子的感受后(嫉妒),可以引導示范孩子怎樣用正面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(嫉妒可以說出來),怎樣調整自己的行為來改善現狀(如“后來媽媽學習更認真了,下一次成績又追上來了”)。

請主動與我多交流
我剛才說的都是心里話,但不一定是對的。你可以對我有意見,你可以有空找我交流。但難得的是,我一年當中跟你們說不了幾句話,甚至連電話也很少有人打過來。
大家把孩子放在學校,一切都交給老師了,你們就放心了。
說真的,我卻一點都不放心。
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,無法給予你的孩子更多的關注,無法給每個同學同等的輔導,也無法讓每個孩子都取得同樣好的成績,這一點同樣是真心話。
我今天一點埋怨大家的意思也沒有,有的只是心里的一點想法而已。我就把這點想法直率地說了出來。
如果讓你覺得反感了,那都是我的不對;如果能夠引起你的一點思索,那我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。

最后,曉苑想在這位班主任的發言稿后面,加上這幾段話,送給所有家長:
以下5樣東西,老師無能為力
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
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,品行是關鍵。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,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。
但是,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。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,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。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于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。
因此,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,家庭教育才是關鍵!
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
麻將桌旁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,差別很大。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,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。
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,怎么能強迫孩子做到呢?
積極進取,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,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,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人,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。
所以,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么有那么多壞毛病時,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,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!

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
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,不愛看書,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,自己是否愛看書呢?
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,兩三歲的孩子就該開始讀書了,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后,讓老師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。
你家里的書多,孩子讀的書就多。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,孩子就會效仿,反之,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。
老師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
老師更多教給孩子的是課本知識。良好的生活習慣、做人的道理、堅強的意志,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培養的。
老師沒有辦法幫你去培養,這些只能由家長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。
如果你忽略了,那孩子也許成績很好,但是意志薄弱,受不得半點挫折,一樣不會成才,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。

老師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
一個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,夫妻恩愛,家庭和諧,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,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,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要心里陽光很多。這是老師給不了,卻能決定孩子一生!
一個好的老師,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,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輩子。孰輕孰重,相信大家都能明白。
將孩子送入學校,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,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;但你不一樣,孩子是你的唯一,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。
孩子不是老師的,是你的,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,請做個稱職的父母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